2)第242章 记者刁钻采访_我真没想当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起时,形成一道时代的缩影。

  讽刺各种人不同的神态特征,也为李天狗这个悲剧英雄式的人物增添一笔历史的沧桑感。

  不知不觉最后的一行人名越过屏幕,灰暗的电影场中鸦雀无声,一扭头所有人都死寂坐着没说话,还沉浸在电影带来的压迫感中。

  过了几秒稀稀拉拉的涌现出一阵掌声,李乘鼓掌凝视台上的苏子衿,华夏影视能有这样的新星出现,着实让他欣慰。

  这还仅仅是二十多岁时的演技,如果假以时日,那必定一飞冲天。

  李乘脑子又些混乱但在混乱当中又很清晰,他感觉自己抓到那条脉络,但始终不能领会其中三味。

  他已经准备好,下一场还要买天狗的票,二刷或者三刷。

  李乘干枯的心似乎因为天狗又泛起了活力,久违的悸动促使他,一定要好好仔细品味这难得的佳肴。

  等一点点把这部电影吸收后,在畅快淋漓的洋洋洒洒写出一篇影评,针砭时弊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部小众电影。

  ……

  电影结束后,场上的气氛有些冷淡,除了影评人,多数人都没太看明白其中各种各样的伏笔和解释。

  苏子衿也从来没想到,这部电影竟然会被剪的如此乱七八糟,支离破碎。

  本来完整的官员之间的辛辣讽刺,被硬生生砍下大半,导致支撑剧情的主要线索中断,本来顺理成章的故事情节显的零散不堪,中间很多插叙都让人摸不到头脑。

  这样的剧情,内行人还能看出些门道,或许真正热爱文艺片的发烧友也会反复购买观看。

  但对于绝大数来说,花钱来看一部看不明白的电影,是绝对不划算甚至会骂街的。

  但这绝对不会影响天狗这部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只不够在商业价值上要大打折扣罢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苏子衿在第一排摇摇头没说话。

  现场上气氛像是停滞,戚键上台笑呵呵的想要挽回气氛,拿起话筒拍了几下

  咚咚的声音响起,将呆滞的观众叫醒。

  “接下来是我们的提问环节,记者朋友们还有什么想要提问的吗?”

  主创团队都站在台上,静静等待着最后的记者提问。

  刚刚观影完的记者瞬间从观影的低迷中走出,情绪高涨。

  这个时候才是他们工作的开始,他们知道在现在的大场面中,文艺片能否回本都是疑问,但文艺片的作用也不是为了票房,更多是成为业界的牌坊,是剧组身价的垫脚石,也是对社会深层次原因的一种挖掘。

  但这些都不算特别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苏子衿站在台上啊!

  苏子衿可是目前当红的大明星,再加上平时深居简出,不太参加活动,想要找到他的专访可是实为不易,如果要能在现场挖出几条劲爆的新闻,那就是一大功劳。

  记者纷纷涌起,对准台上的苏子衿发起提问,相对来说站在一旁的戚键人气小的多,只有少数专注于文艺电影或者小众记者伸出话筒。

  苏子衿站在台上,记者的长枪短炮层出不穷,纷纷将早就想好的腹稿抛出去,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坑,希望让他说错话。

  “你好,我是长江文艺的记者,我想要问你为何要拍摄天狗这部文艺电影呢?毕竟你一直都是以流量明星的身份走入大众视野,这是否意味着你认为文艺电影的层次要高于流量呢?”

  抛出这个问题的记者角度不可谓不刁钻,瞬间将流量明星和文艺电影两个娱乐圈的尖锐层次对比。

  在娱乐圈,文艺圈鄙视流量明星不懂艺术,流量明星鄙视文艺圈假装清高。

  两边一直是水火不容,苏子衿无论偏向那边都是要得罪人的。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