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 女人心海底针_那年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里也是一家之言,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那么,她是不是知道你有很大的产业?”

  “她不知道。”梁进仓摇头说:

  “她只知道我有一间化学试验室,和一间物理试验室。”

  啊!

  程青雯又是大吃一惊:“你自己搞的?”

  她早就考虑到自己虽然让人对梁进仓进行了深挖的调查,但肯定会有没查到的地方。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调查报告里没有关于梁进仓有实验室的报告。

  “对,确切说就是我‘自己’搞的,因为那两间实验室只有我自己在用,连个助手都没有。”

  程青雯不可置信地问:“听说你的环保技术相当先进,我让人查你,居然没查出到底是国内哪位技术权威在帮你。

  难道那些先进技术是你自己研究出来的?”

  “没错,都是我自己研究的,那些设备也是我自己设计,让我小姑的厂子给加工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

  程青雯有些叹为观止了。

  一个农民,没上过大学,居然能研究出如此先进的环保技术,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啊!

  “那你的物理试验室是研究什么?”

  梁进仓回答道:“结合化学试验室,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物理试验室的重点在工艺层面。

  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也就是说,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并不是说技术原理有多难。

  芯片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难度主要在于工艺。

  说白了,重点在于能不能研究出精度更高的设备,还有培养一批熟练工。

  而这两者,不是一年两年的努力就能见效果的。

  我和小郑对这些问题都看得很清楚,也对国内半导体技术的滞后感到焦虑。

  所以我俩的共同目标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国的芯片发展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程青雯的嘴巴成了“o”型。

  因为她发现谈话好像跑题了。

  跑到她打破脑袋也想象不到的一个话题上。

  她完全无法想象,一个农民,居然在搞高科技。

  他说的芯片什么的,她完全不懂。

  但她能听懂他说的,就是我国的半导体技术比较落后,梁进仓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这跟她调查来的那个梁进仓,完全是割裂的两个人。

  她只知道梁进仓算是个农民企业家吧,生意做得比较好,搞着物流,开着厂子,财富疑似全国首富,仅此而已。

  谁能想到听他的口气,他的主业其实是搞半导体的啊!

  她不由得问道:“你的生意做得那么大,那么成功,为什么要搞什么半导体研究?

  要知道,搞研究这事,就像鲁迅先生所形容的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搞研究需要付出太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结果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

  作为一个个人,搞高科技研究,你负担不起吧?”

  梁进仓答道:“我尽量试试。”

  “你为什么想到,非要搞半导体呢?”

  “因为这东西太重要。”梁进仓说道:

  “总设计师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电子技术是科技进步的基石。

  而所有的电子技术当中,芯片就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这样说来您就明白了吧?

  在我们的未来,生产力的核心,就是芯片。

  如果芯片技术跟不上,我们的生产力跟国外比起来,就像一个小学文化的人跟一个大学生搞竞赛。

  我不希望让人拉下太多。”

  “……”程青雯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或者说,她真的是看不懂眼前这个地道的农民了。

  真不知道他脑子里都装着些什么。

  本来她找梁进仓单独谈话的目的,是表面上许亲,内里要不遗余力地拆散他们。

  可谈话的结果是,不用自己暗中拆散的,人家梁进仓一句话就拒绝了自己。

  说他有对象了。

  还是留洋博士。

  这下,应该是让自己省事了。

  回去也很容易跟外甥女交待了。

  可是,程青雯怎么感觉又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