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1章 文武之争_靖安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1章文武之争

  甘露殿里,赵昌平抬头看着皇帝,正巧小皇帝也在看向这位赵尚书,两个人目光相触,赵昌平飞快低头,避开了皇帝的目光。

  然后,气氛陷入到了一种有些诡异的尴尬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才挥了挥手,开口道:“好了,赵卿的意思,朕明白了,这件事朕会酌情考虑,沈毅是在给朕办事,即便有不到之处,赵卿也不必写信责怪他。”

  赵昌平低头道:“是,臣遵命。”

  他神态恭谨:“陛下,晋世子南下巡海所查抄的赃款赃产,户部是否要入账?”

  “入账…”

  皇帝微微皱眉,然后摇头道:“入账就不必了,朕前些天不是从户部调了几个账房么,他们已经派去南边了,等他们回来,会把账目给户部看的,不过户部看一看也就是了,他们在南边做事也不容易,不必在钱财上太多约束他们。”

  赵昌平毕恭毕敬的低头道:“臣明白了。”

  他起身拱手。

  “陛下没有别的事情,臣便告退了。”

  “嗯。”

  皇帝挥了挥手,淡淡的说道:“赵卿且回罢,朕要自己考量考量。”

  听到皇帝这句话,赵昌平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陛下,臣还是觉得,京城衙门的事情,不能够交由地方,否则地方势力壮大,总有一天会影响到朝廷的。”

  这就是央地矛盾。

  这个问题,古已有之,困扰着历代封建王朝。

  就拿沈毅原先的那个世界举例子,汉唐时期,地方上都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比如说汉朝的州牧,军政一体。

  这种模式演进到朝代后期,就会出问题,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晚唐的节度使割据。

  这些本质上都是中央王朝权柄以及实力丢失,导致了枝强干弱的局面。

  后世的朝代,吸收了这种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比较经典的处理方式就是宋朝那种,调集地方精锐充实禁军,导致地方军队战力孱弱,有等于无。

  同时在文化上重文轻武,乃至于重文抑武,一句东华门唱名者方为英雄,彻底把武夫钉在了泥尘里。

  此后一直都没有能够翻身。

  而现在陈国这个世界,因为数百年前也出现过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现在的社会风气也是重文抑武,大陈一统天下之后,重文抑武搞了百多年,终于把军队搞得没了战斗力,在六十年前被蛮子赶到了江南,偏安一隅。

  一直到现在,陈国地方卫所因为军户世袭,战斗力都非常有限,临海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且很多卫所常年吃空饷,实际人数远没有账面上那么多人。

  不过重文抑武搞了几百年了,已经映在了所有人的脑海里,哪怕是武官本人,也觉得自己低文官一等,更不要说是赵昌平这种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的文官了。

  小皇帝微微皱眉,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