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2章:汤恩男孩与露西少女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畏畏缩缩,先做再说,不过做完了,也必须要说了,现在就是你说的时候。”

  堂堂的大领导都这样说了。

  苏亦也算放开顾虑了。

  他也懒得继续讲解所谓的概念,直接从策展部分开始。

  “整个展览,其实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的,先是从河宕遗址的发现开始,这部分,主要是照片跟文字说明,这个单元被命名为黑土与贝壳,名字很容易理解,根据调查发现,河宕贝丘遗址上方在近300—400年间都是农耕地,上世纪60年代一场大雨黑土变成贝壳,遗址才被发现。这部分,主要还是照片为主,同样展示相关的遗址发掘现场。”

  “第二单元,主要是河宕人与贝壳类生物,主要突出河宕人跟贝丘遗址的特色。咱们河宕遗址,与其他史前遗址不一样的,就是贝丘。四五千年前河宕人主食贝壳类生物,遗址揭示在新石器时期佛山原居民以贝壳类生物为主食的渔类经济生活方式。这部分,主要是手绘为主,我跟省博子均老师手绘,主要是给观众呈现一种河宕人采集捕鱼的场景。”

  “在遗址现场,还有一个贝壳拼成的动物图案,模样有点类似于鱼骨轮廓,嗯,这个是复制品,实际上,因为条件有限,除了出土物之外,大量的人类模型都是复制品。其中就有考古所的韩康信、潘其凤两位研究员协助省博莫鹏老师修复了河宕人头盖骨模型,今天也被我们放置在展览现场。”

  “除此之外,在莫鹏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也复原了其他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原始人类这部分,我们也主要是展示了南方古猿到智人进化史的整个过程,除了河宕人是人类化石之外,其他的都是复制品。”

  这个时候,梁钊韬教授终于说话了,“你们的这些古人类化石复制品是从哪里来的?复制品模型的质量非常高,非常逼真。”

  苏亦说,“复制品是我跟着省博的修复师莫鹏老师翻模的,我在北大文史类的陈列室内,曾经见过北京人复制品,也就是裴老捐赠给北大的,其中,有大量古人类化石复制品,国内的,国外的都有。”

  “你这些全凭着记忆翻模出来的?”梁钊韬教授吃惊不已。

  苏亦说,“不是的,我有一个小习惯就是看到重要的东西都习惯用素描本画下来,所以,翻模的时候都是按照素描的画面来的,只是没有想到那么巧合,这一次,河宕遗址成果展就用到了。”

  梁钊韬恍然,然后感慨,“你这个习惯非常棒,很多重要的资料,都可以保存下来,唯一的缺点,就是其他人没法复制。”

  作为业内前辈,又是人类学家,他太清楚手绘人类化石的难度。

  只有专业的美术人才方可完成。

  南方古猿的化石,苏亦没见过,所以只能够凭借前世的印象去手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